下载专区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下载专区 -> 正文

五年制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

五年制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

一、专业名称:中医骨伤科学 代码:100513TK

二、专业简介

我校中医骨伤专业从1985年开始以中医学(骨伤方向)招生,2018年国家教育部设置中医骨伤科学专业,2019年我校获批设置本专业,2020年开始招收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学生。本专业在“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着力应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下,以“傲骨灵动、自立自强”为骨伤精神,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为院训,以“正骨正心、理筋理行”为育人理念,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专业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专业既注重对传统医学的传承又重视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学生培养质量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及口碑,为贵州中医骨伤事业、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应当下及未来中医骨伤行业发展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优良骨伤人文及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及骨伤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突出的中医骨伤临床思维及技能,具备较强传承、创新及实践能力,能在医疗卫生教育领域从事骨伤相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中医骨伤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毕业要求

通过本专业学习,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本素质要求

1.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1.2掌握一定劳动知识,具有一定生活和专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掌握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基本知识,基本具有审美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会科学锻炼和相关健康知识,养成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

1.3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坚守遵纪守法、依法行医的原则,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1.4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尊重患者及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及交流协调能力。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1.5熟悉本专业发展历程,了解本专业的文化及内涵,熟悉骨伤文化价值体系及职业素养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2.专业知识要求

2.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学习和医疗实践。

2.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了解苗医药基本理论、基本诊疗方法。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2.3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2.4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从事中医骨伤临床、教学、科研等医药卫生事业,能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中医骨伤科学中来。

2.5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熟悉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专业能力要求

3.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具有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3.2具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骨伤专业知识及技能对骨伤常见疾病、多发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创新及知识拓展能力,体现出中医骨伤的传承及创新精神。

3.3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3.4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具有规范和正确使用国家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运用至少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

  1.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基本素质要求

专业知识要求

专业能力要求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培养目标1: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应当下及未来中医骨伤行业发展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2:具备优良骨伤人文及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及骨伤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目标3:具备突出的中医骨伤临床思维及技能,具备较强传承、创新及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4:能在医疗卫生教育领域从事骨伤相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中医骨伤高级应用型人才。

  1. 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中医学、临床医学。

    (二)核心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正骨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骨伤科手术学等。

    七、学制及修业年限

    五年。

    八、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属性:设置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二)课程类别:必修课分为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大类;通识必修课包括思政课、体育、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等课程;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全校性选修课和第二课堂三大类。专业选修课含限选课和任选课,其中限选课是学生必选课程,任选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选课修读。

    (三)课程思政: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课程内涵,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人文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推动专业思政建设,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要求执行,原则上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共2周,2学分。

    (二)军事技能

    按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规定要求执行。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共2周,2学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文)、《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黔教办社[2011]346号文)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文件要求执行,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共1周1学分

    (四)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等文件要求执行 36学时,2学分其中劳动教育实践1学分

    (五)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按照相关要求规定开展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共6周。在生源地医疗卫生单位的骨伤临床科室或者中医类科室进行临床见习,了解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六)集中见习

    安排在第7学期共1周。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临床疾病的诊断步骤和检查方法,将所见疾病与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加深对常见病病因病机、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的印象及理解,了解临床工作的诊治流程及常规,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七)跟师学习

    10周,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

    实行“导师制”,从第五学期开始以师带徒形式跟师学习。建立本专业的导师库,遴选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本专业的临床教师为导师,举行拜师仪式,以导师包干方式将本专业学生分配给导师并建立师生联系,由导师对跟师学生进行个性化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不定时跟随导师参加门诊、查房、诊治患者等医疗活动,导师可通过现场、网络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技能培训、专业指导、专业知识拓展、参加学术交流等。

    通过跟师方式利于学生早临床、早见习,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骨伤临床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临床辨证能力及科研能力。

    (八)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第八至十学期进行,共48周,共48学分。在毕业实习期间应安排30次以上的临床知识专题讲座。通过毕业临床实习,进一步加强对各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建立学生的中医思辨能力,以及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对常见急、难、重症进行救治和处理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安排表

科室

内科

外科

骨伤科门诊

骨伤科

针推

急诊

儿科

妇科

总计

时间

8

4

4

20

4

4

2

2

48

(九)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实践教学

环节名称

主要内容

周数或

学时数

安排

学期

场所

备注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2

4

校内外


2

军事技能

军训技能训练

2

1

校内外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心理健康实践

1

2

校内外


4

劳动教育实践

生活劳动、专业劳动技能实践

18学时

1-8

校内外


5

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骨伤临床科室或者中医类科室进行临床见习

6

246

生源地


6

集中见习

了解临床工作程序及常规,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1

7

附属医院


7

跟师学习

临床诊疗活动跟师学习

10

1-10

一、二附院


8

毕业实习

主要临床科室进行毕业临床实习

48

8-10

实习基地


  1. 主要专业实验(实训)

    中药学实验、方剂学实验、伤寒论实训、温病学实训、金匮要略实训、中医内科学实训、中医外科学实训、正常人体解剖学实训、局部解剖学实训、生物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诊断学基础实训、西医内科学实训、西医外科学实训、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实训、中医正骨学实训、中医骨病学实训、中医筋伤学实训、创伤急救学实训、骨伤科手术学实训等。

    十二、课程考核与毕业综合考核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 “考试”“考查”两种,其中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集中考核,考查课程由各学院自行安排进行分散考核。原则上核心主干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其余课程考核方式可安排考查。另外,要求在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基础上,强化过程性评价,建立试卷考核、作业、论文、实验(训)报告、实习报告、学习过程总结与反思、技能操作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形成客观全面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系统。

    (二)毕业考试

    1.综合理论考核:本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有课程及毕业实习后,可参加第十学期末进行的毕业考试,考试科目为:临床学科综合(中医内科学25%、中医外科学25%、内科学25%、外科学25),中医骨伤科综合(中医骨伤科学基础10%、中医正骨学25%、中医骨病学25%、中医筋伤学25%、创伤急救学15%)。

    2.综合技能考核: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考试部分)内容及《贵州中医药大学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实施细则》执行。

    十三、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体质测试合格,各类考试合格,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达到学校要求,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

    十四、课程体系各类课时比例及教学进程表(单独附后)

    课时比例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门数/

总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学分分配比例

必修课

通识必修课

25

890

224

50

71.92%

34.25%

专业基础课

15

900

74

50

34.25%

专业核心课

13

828

125

46

31.51%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限选

15

486

82

27

28.08%

47.37%

任选


216

56

12

21.05%

全校性选修课


252

0

14

24.56%

第二课堂




4

7.02%

独立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



2



军事训练

2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1

1

劳动教育实践

1

1

集中见习

1

1

假期生源地专业见习

6

6

跟师学习

10

10

毕业实习

48

48

总计



3572

561

274



备注:1.毕业总学分274学分,课内学时总计3572,课内学分199,实践教学学分比例38.75%
   2.
毕业前必须修满:公共选修课14学分,其中创新创业类学分2学分,
文化艺术美育类2学分中医经典类课程2学分。

  1. 课程与毕业要求相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名称/支撑度

毕业要求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

H




M





M





劳动教育

M

H













大学体育1

M

H













计算机文化基础

M





M








H

大学英语()

M













H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M







H





国家安全教育

H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H


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M


M









M


生态文明教育

M

H




M









数字素养通识课

M





M








H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

M


H







M





大学体育2

M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大学英语()

M













H

大学体育3

M

H













大学英语()

M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大学体育4

M

H













大学英语()

M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H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

M


H







M





军事理论

H





M









形势与政策

H









H





医古文

M





H








M

正常人体解剖学

H



M



H








中医基础理论

H

M





H








中药学

M

M





H



H

M

M



中医诊断学

M

M





H




H

H



生理学

M






H








生物化学

M






H








方剂学

M

M





H








局部解剖学

H



M



H








内经选读

H

M





H







M

药理学

M






H








金匮要略

M

M





H








伤寒论

M

M





H








诊断学基础

M






H




H




温病学

M

M





H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H

M


H

M


H


H



H



中医筋伤学

H

M


H

M


H


H


H

H



中医内科学

H

M


H



H




H


H


西医外科学

H

M


H



H




H


H


针灸学

H

M


H



H




H


H


中医正骨学

H

M


H

M


H


H


H

H



西医内科学

H

M


H



H




H


H


创伤急救学

H

M


H

M


H


H


H

H



中医妇科学

H

M


H



H




H


H


中医外科学

H

M


H



H




H


H


中医骨病学

H

M


H

M


H


H


H

H



骨伤手术学

H

M


H

M


H




H

H



中医儿科学

H

M


H



H




H


H


骨伤人文教育

H

M

M

H

H








M


组织学

M






H








创新思维训练

M





H






M



医学伦理学

H


M

M




H





M


医学心理学

M


M

M




H





M


运动医学

M






H


M



M



病理学

M






H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M






H








苗药学

M






H








骨伤影像学

M



H

M






H

H



苗医基础理论

M



M



H








医患沟通

M



M




M





H


中医药文献检索

M


M



M








H

卫生法规

H


H

M






H





骨伤技能实训

H



M

M






H

H



保健推拿

M






H

M





H


中医养生学

H


M

M



H

M





H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M



M



H








中医眼科学

M



M



H








临床医技

M


M








H

H



全科医学概论

M


M

M




H







传染病学

M


M

M




H







急诊学

M



M







H


M


预防医学

H


M

M




H







 

下一篇:休学申请表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邮编:550025
联系电话:0851-88308079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